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科学家王江涛归国,将在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
感谢本站网友 yyyyyy 的线索投递!
本站 4 月 19 日消息,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一大批海外归国的顶尖科学家,例如本周有人发现北京大学官网显示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员王江涛已回国并担任北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官方资料显示,王江涛曾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就读,曾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清华大学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并在 2024 年入选*青年人才计划。
他于 2009 年开始学术生涯,2018 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进行了五年的博士后研究和两年的研究科学家工作。
王江涛长期从事低维碳材料的可控生长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报道称,王江涛在半导体碳纳米管垂直阵列方面取得了突破,并成功研发出具有精确可调孔径分布的纳米多孔单层石墨烯膜。
Google Scholar 数据显示,他已在国际顶刊发表 27 篇论文,包括一篇《自然》、一篇《自然-催化》、三篇《美国化学会志》、两篇《纳米快报》等,论文被引用超 2000 次,同时他还在中美两国持有 57 项专利技术(中国 32 项,美国 25 项)。
除此之外,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网页显示,曾在美国能源部顶尖实验室供职的资深科学家伊守亮也已离开美国回国,并于今年 3 月开始担任四川大学海纳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领导一个绿色碳分离技术创新团队。
公开资料显示,伊守亮曾在美国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NETL)担任首席科学家和项目负责人。四川大学官网显示为四川大学海纳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天府永兴实验室高端引进人才,四川大学绿色低碳分离技术与 CCUS 创新团队负责人,*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入选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伊守亮在碳捕集转化、高性能分离膜、新型多孔吸附材料、超高选择性膜法天然气脱硫脱碳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科研成果。本站注意到,他还在各大顶刊和会议上发表了 100 多篇同行评审学术论文,担任多个国际著名期刊副主编,以及多家国际期刊顾问 / 编辑委员会委员;在膜材料和分离科学领域拥有 12 项专利(美国、中国和 PCT 专利),并获得诸多奖项。
相关阅读:
《美**全面削减经费:〈自然〉调查显示约 75% 科学家想逃离美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